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医正骨康复
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医正骨康复
髋关节半脱位,系由先天之母体因素合后天外力影响,致股骨不同程度的脱离髋臼,引起肢体发育障碍、功能受限及肢体疼痛不适。
中医所认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之归因
——系人体第二中枢骨盆系统形态变化引起
此图可见骨盆向前旋移,具有幅度较大的高低差,致使髋臼、股骨难以产生嵌套关系。
其一:母体形态即其先天因素
大多数新生儿(6月龄之前)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查其母体皆存在骨盆骶髂关节较大幅度的旋移、错位等形态改变,使胎儿在母体发育后期不能保持良好生长体态,导致骨骼结构发育不良,且多数髋关节半脱位者皆存在骨盆和脊柱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
其二:婴儿期诱因
婴儿期的髋关节半脱位诱因颇多,分娩、育儿、养护更换衣物、尿布过程中,不正确牵拉、拖拽、抱举姿势等,皆可导致股骨脱离髋臼,依半脱位程度及幅度不同,气血盛而筋骨强者,可不同程度自行恢复,体质较弱者脱出后难以复位,出现卧位屈伸受限(外展困难),攀爬行走时O型腿(跛行、行走乏力),长短腿(易摔跤)及脊柱状态改变(高低肩)时引起关注。
其三:幼儿期的外力挫伤
幼儿肢体动能发育之初,因平衡能力较弱,因此行走中极易摔倒。臀部着地的外力作用,通常导致骨盆形态的改变而殃及髋关节,使其出现向后向下部分脱离髋臼。少时气血充盈几无症状或仅轻度腰胯、臀及腿的疼痛,成年后气血渐弱而症状凸现,严重时因疼痛致行走困难,长期关节脱位失水,或出现股骨头坏死。
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的自查症状
1.新生儿和婴儿期症状表现
(1)肢体活动受限 患侧肢力量减弱,呈现弯曲性保护状态;活动度减弱,而髋关节外展受限。
(2)下肢不等长 对侧骨盆前倾,使患侧骨盆股骨向后外方脱位,可见双下肢不等长。
(3)皮肤及生理改变 患侧皮肤褶皱增多加深,明显生理变化表达为,排尿时,尿液向一侧倾泻,而不居中。
2. 幼儿期的症状表现
(1)步态改变
当一侧半脱位:患儿下肢长度不平衡,出现跛行;
双侧向后向下半脱位:多数患儿骨盆前倾,腰曲增大,膝关节明显保护弯曲,而形成O型步态;
双侧向下半脱位:此时膝关节受力内收,形成X形步态。
(2)体态变化
高低肩 幼儿因骨盆髋关节形态改变,久而出现脊柱侧弯,明显表达为站立歪斜,肩的高低不平。
行走站立歪斜 因骨盆旋移、下肢长度不一的共同作用,患儿行走时身体明显向一侧倾斜,常无故摔倒。
(3)伴随症状 幼儿能自主表达者提及腰腿疼痛,应及时触诊明确
3. 青少年及成人症状的表现
1.2中所列举之步态、体态变化,同样适用于青少年及成年人的骨盆形态改变合并髋关节半脱位的自查。
伴随症状:多为腰、胯及臀部疼痛,下肢、足部的放射状疼痛、痉挛等;
运动功能受限:盘坐及瑜伽下肢拉伸动作时,一侧髋部关节受限;
常意外摔跤或崴脚,不自觉翘二郎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腰腿痛、脊柱侧弯、腰间盘突出症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者,多伴有一侧或双侧髋关节半脱位。治疗不及时,常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脊柱侧弯中的骨盆,髋臼和股骨的位置关系完全改变
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的中医康复方案
——中医整体性正骨方案
综合研判,正药并举
患骨病者多肾气衰而血气弱。通过望诊脉诊、过往病史,情致状态等因素的综合,结合药饵、艾灸、导引、饮食及情致因素等调理,培补气血,强健筋骨,再结合正骨复位,其预后较好。
摸骨明病,精准预判
患者虽需提供确诊且排除其他病变存在的X光或CT片,但正骨师并不单纯以此为据,而是通过全身触诊,摸骨诊明根本病源,明确病变位,清楚掌握错位脱位幅度角度,确定治疗方案。
整体关注,从源论治
患者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常因骨盆位置改变而导致,且其颈胸椎、骶髂关节及膝、踝关节会出现一体形态改变,此时,应整复全身骨骼,使其恢复自平衡状态,确保发病部位整复后长期稳定。
运动配合 以利恢复
无论是婴儿还是成人,骨骼复位后须配合相关肌肉力量、韧带拉伸及关节灵活性恢复等运动(婴儿以成人辅助按摩为主),为此,我们自正骨之始即提供个体化、针对性的运动方案,以利骨骼有效复位。
如有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颈肩腰腿疼痛、孕前产后及各种形体问题皆可咨询
得一堂柴三才 15102141577
病案举隅
患者一:
男婴,首诊5月龄,患者母亲述其有拉起单侧腿部换衣、习惯一侧抱举的不良姿势,四月后发觉患儿单侧肢体常屈而不伸,活动力弱
X光片
显示一侧股骨与髋臼嵌套关系改变
触诊见
脱位髋骨对侧骨盆向前下位倾斜,髋骨向后下方脱位,股骨与髋臼0.6cm间隙,外展受限,肌肉纹理改变。
康复方案及预后:
考虑婴儿骨骼尚未发育完全,仅给单次骨盆和髋部关节复位;
嘱其家人给予每天两次推按患肢,助其恢复及保持;艾灸关元,以培补元气;
其后复查无脱位,骨骼发育良好。
患者二:
自述:许某,年28,7岁时曾因先天髋关节半脱位,接受右侧髋臼成形术,目前症状为臀胯部疼痛,行走、卧位及盘膝时患肢疼痛,外展受限;右肩部疼痛。
X光检查:股骨髋臼嵌套关系改变,髋关节向后向下脱位。
触诊见:
骨盆站立位左高有低,向右前下位倾斜,左侧髋骨向后下方脱位,股骨与髋臼1m间隙,右侧髋关节向下脱位0.5cm。脊柱s侧弯,腰椎后膨,右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方案及预后:
行中医正骨整体复位脱位之骨关节6次,配合针对性运动康复方案。艾灸培补元气,外敷内服活血化淤,补肾益气之中药。
复位后嘱其长期坚持运动康复,预后良好,其后复查无脱位。
患者三:
张某,年40,自述单侧胯部及腹股沟疼痛,卧床三月,原确诊腰间盘突出,诸方治疗无效
触诊见
脊柱骨盆形态虽有改变,但其病源实为股骨脱离髋臼向前下位脱出,导致患侧臀肌、耻骨肌及臀、股神经受压疼痛,行走困难,下肢肌肉萎缩。
康复方案及预后
行中医正骨整体复位脱位之骨关节6次,配合针对性康复运动。外敷内服活血化淤,补肾益气之中药。2次正骨后可正常行走,正骨5次后步行一小时前来看诊。
复位后嘱其长期坚持运动,预后良好,其后多次复查均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