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医学整脊
中国传统医学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有二千多年历史,有丰富的诊断治疗技术。为更好继承发扬祖国医学这方便的宝贵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现简介如下。
一、早期对脊椎损伤疾病的认识 (公元前2世纪~公元6世纪)
对脊椎发病症状体征的描述和病因、病机的认识:
目前临床常见的颈椎病、腰腿痛,早在公元前2世纪成书的《五十二病方》已有描述1。《五十二病方·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描述“肩脉”病:“不可以顾,肩似脱、月需似折……,颔痛、喉痹、臂痛、肘痛”。此类症状体征似现代常见的颈椎病症状体征。又如该书描述足太阳脉所发病:“病足小指(趾)废,喘痛、脚挛、睢痛、腰痛、夹脊痛、项痛”,与现代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骶神经根损伤的症状体征相似。公元前1世纪的《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2和公元3世纪成书的《针灸甲乙经》3均有类似描述,或将颈肩臂痛称为“臂厥”,腰腿痛称为“踝厥”。《素问》列“刺腰痛”专篇,论述腰痛各种症状体征,如“项脊尻背如重状”,“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腰痛,腰中如张弓 nu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等。并且指出腰腿痛有外感湿邪、外伤劳损:“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和肾虚等病因引起。
特别是,现代研究已证实,《内经》所论的“肾”,其功能包括现代医学所称内分泌系统,包括生长激素、性激素等功能。而《内经》特别强调“肾”功能与“腰脊”的关系,认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素问·脉要精微论》)“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素问·生气通天论》)“故肾为腰痛之病也”。(《素问·病能论》)。《内经》有关腰脊与肾关系的理论,贯穿历代文献,成为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脊椎疾病的重要理论,为今天研究脊椎骨质疏松症,退行性病变提供十分珍贵的历史经验。
功能体育、按摩、针灸、内外用药疗法应用:
功能体育疗法,属古代“导引”范畴。中国传统医学应用此法防治脊椎疾病,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世纪刘安《淮南子》已介绍“六禽戏”,有“熊经、鸟伸、猿跃、鸱视、虎顾”的锻炼动作。据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绘制年代也是公元2世纪前后,图中运动式样多为锻炼颈、腰、背的屈曲、过伸、侧弯、左右旋转的运动4(图1)。
图1 公元前2世纪的脊椎练功导引图